找到相关内容93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摩诃止观》的实践方法探究

    的提供。以下先简述其文字:  开止观为十。一阴界入。二烦恼。三病患。业相。五魔事。六禅定。七诸见。八增上慢。九二乘。十菩萨。此十境通能覆障。   阴在初者二义。一现前。二依经。大品云。声闻人依念处...五。谓发大心。修大行。感大果。裂大网。归大处。云何发大心。众生昏倒不自觉知。劝令醒悟上求下化。云何行大行。虽复发心望路不动永无达期。劝牢强精进行种三昧。云何感大果。虽不求梵天梵天自应。称扬妙报慰悦其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854797.html
  •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

    心法的念处观,是说一切有部的根本;然而说来奇怪得很,天台亦特别重视这个,所以作有念处卷,详细论说这个问题。天台所以重此,因念处观,是六识的对境。这样说来,天台的妄心观境,一方面固是继承龙树的...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   演培法师   一   中国最流行的佛法,有台、贤、禅、净的宗。在这宗中,台、贤是重于教的,禅、净是重于行的。虽说宗各有他的所本,但都成立于我国,有著中国佛教的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154818.html
  • 了法法师:太虚大师僧教育的宏图与实践

    《法界次第初门》、《念处》、《三观义》、《六即义》、《性善恶论》、《大乘止观法门》、《摩诃止观》。一年研究《法华经》、《大涅槃经》各部、唐末元明清、天台宗的人关于《涅槃》、《法华》的疏注。智者以来,...所以,佛教遭受这一连串的打击,似乎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,但经佛教众弟子的共同努力,才获得了苟延残喘。在这一情况下,佛教徒必须发愤图强,培养一批新的人才,方能立足于神州大地。   僧教育的兴起   ...

    了法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5355045.html
  • 当代台湾佛教的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

    》,台北:众生文化出版公司,1998年  曾银湖编译,《念处》,台南:和裕出版社,(大林静舍倡印),1996年  慈诚罗林着,《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──讲义及仪轨》,台北:众生文化公司,1997年 ...有了新的法身常在之说,在思想的演变中,佛身已由二身、三身、身演变到十身。佛陀在世时,早有过去诸佛之说,追溯释尊成佛的因缘,而有"本生"、"譬喻"、"因缘"中传出佛陀的过去宿行,三世十方诸佛之说也因此...

    廖淑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5955647.html
  • 与塔有关的经典以及研究

    三有苦 成就出世智  斯由右绕塔 常在念处  及以正勤 如意神足  斯由右绕塔 了达真谛  根力七觉分 正道及圣果  斯由右绕塔 灭一切烦恼  具足大威德 无漏六神通  斯由右绕塔 永离贪恚痴...梵世。于彼寿尽生五净居。与彼诸天等无有异。善男子。如我所说如是之事。是彼塔量功德因缘。汝诸天等应当修学。尔时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。世尊。如向所说。安置舍利及以法藏。我已受持。不审如来句之义。唯愿为我分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1855676.html
  • 出世与入世的无诤之辩

    的“自性”,是指中国禅宗更中国化后“明心见性”的思想,其所见之“性”,类似数论的“自性”。  【十四】以保守闻名的泰国上座部高僧阿姜查和佛使比丘,基于他们对“念处”禅法的深刻体验,不但没有把禅宗视为...中国人宴宾客可都是要把酒言欢啊!这些佛教的伦理知识,在佛教传入之前真的那么“习以为常”吗?  还有,调摄身心的另一套方法—念处,中国人也不需要吗?他所需要的,真的只是印度的般若空观,和向上一著的亲切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855703.html
  • 曾其海著:天台佛学(3)

    没有突破性的进展。当时北方禅坛,盛行以僧稠为代表的五门禅。僧稠虽标榜依《涅槃经·圣行品》的念处,但仍未脱出声闻乘的禅数。僧稠一系禅学形成了“未曾思择,扈背了经”的局面。菩提达摩来华后,以“二入行”教人,标榜了经”的局面。菩提达摩来华后,以“二入行”教人,标榜“籍教悟宗”,以与僧禅法相对抗。道宣指出达摩禅与僧稠禅的区别在于:“观彼两宗,即乘之二轨(即菩提与声闻乘)也。”僧稠的五门禅虽属教门禅,但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2755939.html
  • “解脱道”与“菩萨道”

    、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等。  “六波罗蜜”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波罗蜜。“三十七助道法”即是三十七道品,这是一般声闻道所常修行的项目,包含了“念处”、“正勤”、“神足”、“五根”...众的五戒,主要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等种性戒,及不饮酒(遮戒)。[9]出家众的戒律则包括了三方面:(1)道德规范, (2)生活规定,(3)僧团公约。  1、 道德规范  道德规范,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1656081.html
  • 阿含经的研究(1)

    根本原理——如圣谛、十二因缘、五蕴皆空、业感轮回、念处、八正道等,皆在阿含中详细说明,若对于此等不能得明确观念,则读一切大乘经论,无从索解。  第五、阿含不惟与大乘经不冲突,且大乘教义,含孕不少,...,同证无上菩提!  心佛居士 张弓长 合十  佛历二五三一年仲春  谨识于「学佛雅集」  说阿含  增一阿含经五十卷  苻秦兜佉勒国沙门昙摩难提等译  中阿含经六十卷  东晋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等...

    力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45614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4)

    初译国语,未暇治正,沙门道嵩,便赍宣流。及改定,前传已广,是故此论两本俱行。”两种本子有什么不同呢?主要在于“其身受心法名念处者前本,名忆处者后本”。从念处的译名不同,可以分辨新旧两本的差别。既然译名...地受到了影响。他在庐山住了七年,于年与同学慧叡、慧观、慧严等又到了罗什门下。不久(公元407年),即经庐山还建业(《肇论》所载致刘遗民书中提及此事,《般若无知论》就是由他带去庐山的)。  道生与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1856400.html